影视娱乐资讯>>资讯>>内容

皇帝赏赐的金瓜子有何用?妃嫔们为何收到赏赐后,都受宠若惊?

日期:2025-04-28 09:16:56    标签:  

在《甄嬛传》中,沈眉庄曾经给前来传信的苏培盛抓了一大把金瓜子,对此苏培盛表现得非常受宠若惊,连称受不起。要知道作为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苏培盛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竟然会对一个嫔妃赏赐的东西如此惊讶,可见这金瓜子有多珍贵。那么,这金瓜子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现今史籍中首次提及“金瓜子”的就是《宋史·赵普传》,其实金瓜子就是古人对于碎小金子的称呼。它的形状并不是像金锭一样被工匠用模具打造成规规矩矩的瓜子模样,那些精致的葵花籽形状的金子其实是现代工艺品。金瓜子铸造的时候完全是随性而为,形状、分量不尽相同,不过一般也就在20-30克左右,在古代大概是一两。 当然,也有一些碎金块会被稍加修饰,呈现饼状或者其他更为精致的形状。宋初的金瓜子很有可能是西瓜子的形状,不过我们现在见到的文物金瓜子大部分都是出自于明清时期的。 在古代,金银原本就是可以直接流通市场的货币,而金瓜子就是细碎的小金子,分量小携带轻便,又有很强的购买力,用来交易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也因此,富商大贾都喜欢把金瓜子当成随身携带的小玩意,即是财富的象征,用来买东西的时候也是非常方便安全的。

在古代,金银原本就是可以直接流通市场的货币,而金瓜子就是细碎的小金子,分量小携带轻便,又有很强的购买力,用来交易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也因此,富商大贾都喜欢把金瓜子当成随身携带的小玩意,即是财富的象征,用来买东西的时候也是非常方便安全的。 但是到了明朝,为了解决市场上各种货币并存的混乱局面,统治者开始发行宝钞,并且明令禁止使用金银进行交易,所以民间拥有金瓜子的人也就逐渐变少了。 如果说这一时期王公贵族还能够拥有金瓜子,那么到了清朝,金瓜子就完完全全变成了皇帝的御用之物。而作为皇帝,当然不需要用金瓜子去买东西了,他们会把金瓜子作为赏赐给有真才实干的朝臣或者是后宫受宠的嫔妃。

很显然,这个时候金瓜子已经成为了皇权的象征,得到它那可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身份地位都会大大不同。 金瓜子虽然昂贵,但是对于皇帝来说也不过是笼络人心的东西,受到赏赐的朝臣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皇帝的看重与赞赏,说出去都是骄傲的资本,干起事来也就更加卖力了。 可以说,获得的金瓜子数量多少,就表示了皇帝对这个人的器重程度。当然,对于皇帝来说这金瓜子可能不过是个小玩意,但是过分的赏赐不仅会对皇帝造成负担,也会使得这份赏赐丧失其原有的珍贵性,大臣们即使获得了金瓜子也难以产生积极性,那就得不偿失了。

再加上金瓜子通常都是皇帝当下随手赏赐的,所以数量都不会多,一次也就在3-9枚之间,所以说像《甄嬛传》里这样一次赏赐一大把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据说三朝元老张廷玉,就是拥有金瓜子最多的人,足足堆满了一小罐子,可见其贡献之高,被赏赐次数之多。 大家也不要觉得金瓜子小小的一个就不值钱,要知道古时候的冶炼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很难提炼出大量完整的高纯度的黄金,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细碎的金子——金瓜子的存在。 那唐朝鼎盛的贞观时期来说,一两金子相当于是十两银子,能够购买20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就是1万多斤大米。而到了清朝年间白银大量贬值,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到二十两银子,购买力翻了一倍,足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开销。

那唐朝鼎盛的贞观时期来说,一两金子相当于是十两银子,能够购买20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就是1万多斤大米。而到了清朝年间白银大量贬值,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到二十两银子,购买力翻了一倍,足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开销。 对于清朝的官员来说,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也不过就180两白银,也就是说,皇帝一次赏赐9枚金瓜子就相当足赏了你一年的工资,普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的钱。 当然,作为皇帝御赐之物,那都是要当成“祖宗”一样供起来的,就像黄马褂、尚方宝剑、铁卷丹书之类的,再怎么穷,都不可能拿出来用,所以说虽然金瓜子价值高却也丧失了其实际的购买能力,真正有需要的时候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只能够彰显一份虚无的荣耀了。不过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人,一般家族都不会没落到哪去。

放到如今,金瓜子必然会因为其黄金的身份而价值不菲。而在古代,它又多了一层“皇恩”的象征,是统治者手中笼络人心的工具,就像老板给员工激励机制,足可见帝王智慧。

相关花絮

魔镜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电视剧分集剧情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2008-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魔镜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9294号-96